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简称墨大)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始建于1853年,是澳大利亚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晚于悉尼大学三年),维多利亚州最古老的大学。墨尔本大学是澳大利亚六所砂岩学府之一,是八大名校的首要盟校成员,也是Universitas 21的创始会员和秘书处所在地,同时还是国际著名研究型大学联盟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的成员大学之一,为全球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
墨尔本大学在澳大利亚作为仅次于CSIRO的第二大科研机构以及获得澳洲政府赞助资金最多的大学之一(2011年获得赞助1.173亿澳币,2012年获得1.9亿澳元,均为所有澳洲大学之首)。墨尔本大学强调学生在学术造诣与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竭力为学生塑造独特的“墨尔本经验”〔Melbourne experience〕。墨大校友中已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此外还曾聘请诸如乔舒亚·莱德伯格(获诺贝尔奖前是墨大的访问教授)、彼得·杜赫提、伯特·萨克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斯·莫理斯、克莱夫·格兰杰(诺贝尔经济学奖)等多位世界级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其他著名校友包括澳大利亚第二任总理艾尔弗雷德·迪金、第十二任总理罗伯特·孟席斯、第十七任总理哈罗德·霍尔特、第二十七任总理也是澳洲首位女性总理的茱莉娅·吉拉德等等在内的众多著名政治家、女权主义者吉曼·基尔和奥斯卡获奖演员凯特·布兰切特等。根据《The Bulletin》专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澳洲人”,其中有33位与墨尔本大学有学术关系。
2007年开始,墨尔本大学进行了彻底的学制改革,逐渐抛弃了以往的澳洲传统“专才”教育模式,而效仿北美地区以及新近改革的欧洲大学所采纳的“通才”教育模式(Bologna process),即广为人知也又颇具争议的“墨尔本模式”(Melbourne Model),目的是建立起国际认知度更高、于国际教育接轨更紧密的学位制度以及培养出更多澳大利亚及世界所需要的未来社会新型人才。
校徽与校训
墨尔本大学的校徽,是以蓝色盾为底,上头有着洁白的胜利女神手持桂冠,由四颗八角星(象征南十字星座)所环绕。校训为拉丁文“Postera crescam laude”,出自古罗马帝国诗人贺拉斯。英文翻译为:We shall grow in the esteem of future generations(我们将在后人的敬重中成长)。
学校历史
19世纪
墨尔本大学最早是由审计长以及财务部部长修·切尔德斯(Hugh Childers)在1852年11月4号的初次预算演讲上提出建立的。他个人也投资了10000英镑去修建这所大学(当时是笔大钱),1853年1月22号墨尔本大学正式立法成立,并被立法授权以授予文学、医学、法学和音乐学的学位。这次立法同时也提供给墨尔本大学9000英镑的拨款。同一年大学还获得了另外20000英镑的拨款用于学校建筑的建设。第一块奠基石落在1854年7月3号,和维州图书馆同天完成。1855年大学正式开始授课。在大学的早期,建筑了大量的哥特式复兴建筑。
墨尔本大学的建立很大程度归功于因维多利亚淘金潮而迅速发展的地区经历。最早建设这所大学目的是给极速增长的新移民人口提供获得教育的机会。当时它被指定修在修道院附近并且没有提供神学方面的学位——教会只能将学校修建在北部的周界。早期,学校的教授们热衷于经典文学和哲学这类欧洲传统学科的研究和授课,而墨尔本的居民们则表示他们更需要那些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大背景所需要的课程,比如法学。最终居民们的意见获得了采纳,墨尔本大学的法学院在1857年正式开课,而工程学院和医学院也在1860年开始了他们的使命,而这三个学院,无一不成为了墨尔本大学扬名世界的中流砥柱。
1881年,墨尔本大学接受了第一名女学生(同年悉尼大学也接受了第一名女学生),这对于在保守文化统治下的维多利亚州的居民来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胜利,而墨尔本大学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接受女大学生的大学。再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学校的声誉和规模都获得了客观的增长,但是关于学校未来的方向问题,学校内部却也产生了很多争论,最后在皇家委员会的推荐下,学校建立了新的资金管理结构,并开设了新的学科比如农学和教育学。
20世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一次,学校的管理权引发了争论。最终在1923年,由更多商人组成而非教授的理事会获得了实权。值得一提的是,校理事会也包含两名经过选拔的本科学生担任理事会职位。在这个时期,墨尔本大学录取的学生更多来源于社会的富裕家庭,而获得奖学金的贫困学生则数量很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大学。
在这个时期,负责学校管理的置业经纪人式的校长也第一次被引入到了学校的管理模式。1936年,第一任校长雷蒙德·普理斯特利(Raymond Priestley)被任命。约翰·梅德利(John Medley)则在1939年被任命为下一任校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获得联邦赞助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墨尔本大学也顺应时代逐渐改变了以往贵族学校的传统,而开始招收更多来自于平民家庭的学生。学校也因此迎来了大学的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大学采取的政策是均衡发展,墨尔本大学几乎在所有的学科都取得了很高的声望。200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对于全球大学的各个科目进行评估,墨尔本大学成为了澳洲唯一一个所有科目都位列全球前30名的大学。
2013年,历史悠久的墨尔本大学迎来了自己的160周年校庆。
校园
墨尔本大学主校区位于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市中心商务区北面的帕克维尔(Parkville)区,占地22.5公顷,其古典的钟楼、方场(quadrangle)与新式的多栋教学大楼交相辉映。著名的南草坪(South Lawn)于20世纪70年代重新修葺,是学生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所。草坪上的树木护植于钢管中,草坪下辟为停车场,其建筑设计曾在澳洲获得殊荣。在这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社区里,46000余名学生在7300名世界级的教职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领域。
墨尔本大学继承了欧洲学院制学府的传统,在校园内设置了十三所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一种传统的大学住宿模式,学生在教学区上课但是生活在各自的学院区内,各学院拥有自己的院徽、传统以及社团活动)、奥蒙德学院〔Ormond College〕、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珍妮特·克拉克学院〔Janet Clarke Hall〕、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等十余家附属学院。各院散落校园北部,多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哥特建筑风格。
而除了帕克维尔主校区之外,墨尔本大学也拥有另外几个相对较小的分校区。
· 墨尔本大都市区分校
· 南岸(Southbank)分校:表演艺术
· 霍桑(Hawthorn)分校:商学
· 伯恩利(Burnley)分校:园艺学
· 韦里比(Werribee)分校: 兽医学
· 维多利亚州乡镇地区分校
· 谢珀顿(Shepparton)分校:乡村医学
· 克莱斯韦克(Creswick)分校:林业学
· 杜奇(Dookie)分校:农业学
学术表现
墨尔本大学在许多学术领域都累积了优异的学术声望,尤其于医学、社会科学与教育、艺术与人文及工程与自然科学领域,在澳洲和全世界都享有领先地位。墨尔本商学院(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的排名始终位居世界百强,澳大利亚第一位,被英国高级技术移民签证计划(Highly Skilled Migration Programme)列入世界前50大MBA课程,毕业生有直接赴英国工作的资格。
墨尔本大学同时也是澳洲入学选拔最严格的大学,2010年该校ATAR(澳洲大学入学评分系统,为排名制,即99分为州内前1%的学生,90为前10%的学生,以此类推)录取的ATAR中间值为94.10,且全国61.6%的ATAR分数99.0以上的学生选择入读墨尔本大学。学校接受欧洲大陆统一的新学位模式博洛尼亚协议后(Bologna process)后,因为本地学生对于新学位制度的不理解曾一度造成录取分数的下滑,不过在2012年的最新录取数据里,大学主要的4个新学位(理学学士、文学学士、商学学士、生物医学学士,占据总录取人数的90%以上)最终录取分数(Clear-in Rank)均回升到ATAR90分以上,为澳洲录取ATAR90分以上学生人数占总录取学生总人数最大的大学,其中商学士分数为95.45(全国第二),生物医学士为99分(全国第一)。
研究实力
墨尔本大学作为着澳洲政府研究资金年年拨款最多的2个机构之一,在2010年投入了七亿六千五百万澳元用于研究工作上。墨尔本大学同时也是澳洲联邦政府Australian Postgraduate Awards奖学金和 Postgraduat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s奖学金最高的大学,因此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澳大利亚研究类高等学位(Research Higher Degree (RHD))比例最高的大学。在2008年,墨尔本大学研究总收入为三亿八千万澳元。
在2010年,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们获得来了来自澳洲研究理事会(ARC)国内最大数量的拨款,超过了四千二百万澳币。2011年11月,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门收到了来自澳洲研究理事会多达3000万澳币拨款,用于寻找新的方式去监管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声望及排名
墨尔本大学在数个世界认可度最高的大学排名中皆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由此可证明其在教学与研究上的卓越表现,在澳洲高等教育中具重要的领导地位。
全球综合排名
机构 |
'04-05 |
'05-06 |
'06-07 |
'07-08 |
'08-09 |
'09-10 |
'10-11 |
'11-12 |
'12-13 |
'13-14 |
'14-15 |
'15-16 |
'16-17 |
QS世界大学排名 |
22 |
19 |
22 |
27 |
38 |
36 |
38 |
31 |
36 |
31 |
33 |
42 |
42 |
THE全球综合排名 |
|
|
|
|
|
|
36 |
37 |
28 |
34 |
33 |
33 |
33 |
THE全球声望排名 |
|
|
|
|
|
|
|
45 |
43 |
39 |
43 |
41 |
|
QS全球“分领域”(by Faculty)排名
领域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